找到相关内容92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读〈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〉有感

    众生病痛的根本在于贪嗔、愚痴,平常如果能够心胸开阔、广结善缘、识果、生活正常,自然就会有健康的体魄。至于一些神迹治病的故事,不尽然都是“神话”、“迷信”,但由于是外力加诸的,故只能治病于一时,如果...

    郑伟宏(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)

    |心得|星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138011174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药师佛的精神即人间佛教的精神

    的福报,这就包括人生方面的如何止恶行善,识果,进一步就是如何净化心灵,把内心打扫干净。要持戒,求心解脱,进一步发菩提心,修大乘菩萨行。念佛就必须与这些方面相结合,而这些方面又是现实人生所必须要的。...就与这个思想是相合的。这就又继承了传统,又与时代相应,是契机契理的。   契理就是要合乎佛法真义,净化心灵,要返妄归真,要达到缘起性空;契机就是要适应时代,适应地方,机制宜,因时制宜,因地制宜,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药师佛|人间佛教|惟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1112463929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召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佛教大会

    。我们学习佛教,礼佛,培福是明白了因果。佛学是非常透彻,完整,真切的,接受的是宇宙,生命的意义。识果上精进,果上随缘。人心和善,就是社会和谐的根源。 道坚法师最后作总结性的发言,称赞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重庆华岩寺召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佛教大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9/14284829590.html
  • 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

    福业:孝养父母,恭敬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;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;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这三福业即是人天善、声闻善、菩萨善的内容,包括人生方面的止恶行善,识果;进一步...传统,又与时代相应,是契机契理的。  契理就是要合乎佛法缘起性空的真义,净化心灵,返妄归真;契机就是要适应时代,适应地方,机制宜,因时制宜,因地制宜,这样佛教就能够进一步发展,才能实现“度化众生,...

    惟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5339714.html
  • 读〈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〉有感

    病痛的根本在于贪嗔、愚痴,平常如果能够心胸开阔、广结善缘、识果、生活正常,自然就会有健康的体魄。至于一些神迹治病的故事,不尽然都是“神话”、“迷信”,但由于是外力加诸的,故只能治病于一时,如果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043599.html
  • 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

    致战争潜伏,威胁和平。在此时期,人们精神空虚,前途悲观。于是,东方佛教文化提倡的净化心灵、识果、止恶行善,儒家提倡的诚意修身、维护人伦道德、实现和谐相处,作为人们提高理性,维护社会秩序及世界和平的...的能力,专从事利益人群,便是修习佛的行;废弃不干,便是断绝佛种。”“佛的行,以敬信三宝、报酬四恩为本,随时代方国之不同而有种种差别。”   太虚大师本此写有一首诗:   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; ...

    释惟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344114.html
  • 略谈学与修

    身、语、意三业行为所决定的。因此,修行就是通过以改正自己的身、语、意三业来改变我们的人生。  修行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,完善我们的人格修养;修学佛法能够让我们识果,所以,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和...、常、断、一、异、来、去这些概念。讲宇宙人生其实是对缘起诸法的假相而立名的,它和离一切妄见、戏论不可得的中道实相不相应,而众生执着它以为实有,因此会堕于无断常等诸见中,致使生生世世,辗转的轮回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949428.html
  • 报国寺警语

      41、吃斋念佛,改恶修善;识果,植福培德。  42、积德虽无人见,存心自有天知。  43、知足常乐,终身不辱。知止常止,终身不耻。  44、孝事父母,当愿众生,善事于佛,护养一切。  45、...被钱赚,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、时间和生命。  61、欲知前世,今生受者是,欲知来世界,今生作者是。  62、佛灭度后,以戒为师。戒律住世,即佛住世。  63、深信因果严持戒律,为学佛之先决条件。  64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152681.html
  • 佛教与儒教的异同

    。今之儒者,完全不知敬书,故致世无真儒。  康母往生纪念册发隐《增四》(为康寄遥作)  为人子者,父母之德,固宜表彰。其表彰之法,注重躬行。必须克己复礼,闲邪存诚。知过必改,见义必为。识果,戒杀...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二《三二》  不学佛而不能知儒。不宏儒而无由宏佛。五伦三纲,皆菩萨六度万行中事。  儒释一贯序《增三》  是以古今聪明睿智之人,多皆学佛,得佛之心法,而儒先圣人之心法,方得悉其底里。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3355464.html
  • 论“了生死”当“发菩提心”

    有耐心、忍心等,要发长远心、坚固心,不令退转。这就是识果的道理,诸佛菩萨都是由此发心而成就的。  总结  心是引导我们轮回或解脱的根本,自性随妄想轮回生死,不自觉知。《楞严经》说:“汝等当知,一切...释提桓,命将欲终,有五相现:一者衣裳垢腻,二者头上花萎,三者身体臭秽,四者腋下汗出,五者不乐本座。”以我们人来讲,人死后凭着善业、恶业而升天或做人、畜生、饿鬼,甚至堕落地狱道。这都是在人活着的时候,...

    果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360698.html